新闻中心
全国劳动模范刘雷锋:乡情“摆渡人” 时代新“雷锋”
2025-05-13   

在中国邮政的绿色画卷中,有一条蜿蜒在皖北乡村的“爱心邮路”。这条邮路上,一位名叫刘雷锋的邮政投递员,用十八载春秋丈量了19万公里的乡间阡陌,投递出748万份报刊、39万件信件,成为“零差错、零投诉”的行业标杆。刘雷锋不仅是邮件传递者,更是乡情“摆渡人”,他用双脚编织出出千家万户的心意,被乡亲们亲切称为“鸿雁信使”“乡村雷锋”。 

匠心,是精益求精的追求

清晨5点,南坪镇邮政支局的分拣室已灯火通明。刘雷锋正娴熟地将百余种报刊分类码放,动作快如闪电。“《人民日报》代码1-1,《安徽日报》25-1……”他脱口而出的代码让新入职的实习生目瞪口呆。“小刘不仅‘无影手’是咱支局的一绝,而且他的脑子简直就是‘数据库’,全镇20个行政村的门牌号,他闭着眼都能画出来!”同事卞大哥笑着打趣。一旁的支局长赵莉接过话茬:“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,十几年雷打不动。分拣效率高不说,连报纸代码都能倒背如流,简直是‘活台账’!”

这份“超能力”背后,是极致的付出。2007年,刚入职的刘雷锋每天很早提前到岗,在废纸上默练报刊代码;下班后,他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核对地址,手绘“邮路地图”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备注,成了他的“业务秘籍”。如今已是镇级运营中心主任的他,仍坚持一线投递。“他常说,坐在办公室心里不踏实,邮路才是他的根。”濉溪县邮政公司负责人朱卫锋评价到。 

坚守,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

2017年盛夏,一场台风带来的暴雨冲垮了通往任圩村的公路。看着邮车刚送到的录取通知书,他仔细地包裹好塞到雨衣里,推着摩托车冲入雨中。泥泞的小路上他只能推车前行,最终因路面湿滑摔得满身泥泞。村民张大爷每每回忆起当时的一幕都眼眶泛红,“那天他浑身湿透,膝盖还渗着血,却笑着把精心包裹好的录取通知书递给我孙子。咱看着心疼,他倒说‘邮件比人金贵’!”

这样的场景,在刘雷锋的邮路上再寻常不过。从录取通知书到远方亲人的家书,从党报党刊到政务文件,每一份邮件在他眼中都重若千钧。“邮件是乡亲们的期盼,我得对得起这份信任。”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  

奉献,是融入血脉的担当

在南坪镇,刘雷锋的快递车不仅是邮车,更是“流动服务站”。车厢里常年备着剪刀、胶带和急救包,后备箱绑着代销的土特产,口袋里揣着村民托付的代购清单。留守老人祝圣申提起他直抹泪:“他比亲儿子还贴心!帮我修窗户、买降压药,连存折密码忘了都找他!” 

2020年疫情暴发时,刘雷锋主动申请“逆行上岗”。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,对邮车严格消毒,还为隔离村民代购生活物资。“特殊时期,邮件安全就是生命安全!”他斩钉截铁。南坪镇镇长吴翔在防疫表彰会上动情地说:“刘雷锋送的不只是邮件,更是定心丸!”  

大爱,是无声的抉择

荣誉背后,谈论到自己的家人,刘雷锋笑了笑,感叹道:“乡亲们需要我,家里辛苦我的妻子了。”这份“需要”,化作了无数温情瞬间。投递途中,他帮孤寡老人打扫房屋、自费送去米面油;见贫困户屋顶漏雨,他拎起工具当起“临时瓦匠”;偶遇独居老人田间劳作,他二话不说抢着干会活……村民们的评价朴实却炽热:“小刘投递的不仅是快递,更是雪中送炭的温暖和希望!”

榜样,是照亮前路的光

“刘雷锋用行动证明,平凡岗位也能书写不凡!”2018年淮北市邮政管理局局长石峰在全市“十佳最美快递员”表彰会上如是评价。刘雷锋先后荣获荣获濉溪县“五一劳动奖章”“淮北市劳动模范”“安徽省劳动模范”等称号,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。

十九万公里邮路践初心,一十八载春秋传真情。他将诚信作为立身之本,将乡亲装在心中,风雨挡不住他的脚步,岁月抹不去他的笑容。正如他在2022年淮北市劳模报告会上的誓言:“邮路虽长,情更远;风雨无阻,心更坚。只要乡亲们需要,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