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。中国邮政作为央企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,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,具有鲜明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导向。邮储银行陕西省汉中市分行党委认真贯彻落实“求是求实、自强不息”的企业文化,聚焦金融高质量发展“五篇大文章”,在工作中坚持真理、守正创新,以实际行动夯实文化之基、保持稳健经营。
以“求是”锤炼政治力
企业的行稳致远,探求的是规律、真理和方法,不但需要革新理念、创新思路,更需要全体员工认同、理解、实践企业的战略部署、核心价值和发展方向,集中体现在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所实现的政治保障上。
我们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,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,通过抓主要矛盾、坚持问题导向、深入调查研究、强化对标对表,找到分行在增收创利、转型发展、精细化管理、结构质量、客户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和短板,着眼于“共建、融合、渗透”的理念和“统筹抓”意识,将发展“堵点”作为党组织对标竞争的“突破点”、搏击市场的“创收点”、提质增速的“发力点”,以点带面激活党团组织和党员、团员争先进位的“红色引擎”,铸就国有企业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
以“求实”强化执行力
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职责,坚持差异化发展是邮储银行长期遵循的策略选择。打造有担当、有韧性、有温度的国有大行,只有将文化建设与战略部署相结合,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。
我们深刻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伴相生、共生共荣的辩证关系,将“国之大者”落实为“行之要务”。我们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,遵循经济发展规律,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,提升解决面临挑战问题的创造性,与广大员工共享发展成果,与人民群众共创美好生活。
一方面,以“大行担当”服务“经济所需”。我们聚焦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,截至2024年底,分行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占比超70%,科技型企业贷款、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超50%和16%,绿色贷款余额突破9亿元,绿色融资余额超10亿元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。另一方面,以自身所长服务“人民所盼”。我们持续聚焦“三农”、小微企业、民营经济等领域,至2024年底,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超60亿元,年增超14亿元;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35亿元,年增近6亿元。
以“自强”提升战斗力
专业化、高素质、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。我们以人为本,持续打牢基石、苦练内功、精进自身,以实践经验、业绩数据、综合素质为竞争优势,绘制个体职业发展路径、完善组织制度保障,让更多优秀干部、青年骨干、先进典型脱颖而出,把内在潜力变成硬核实力。
我们完善机制“强担当”,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,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,以业绩导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。我们量化考核“强效能”,坚持薪酬向创造价值者倾斜、资源为重点难点业务支撑,以贡献定收入、实行多劳多得。我们改进管理“强作风”,开展工作作风整顿提升行动,加快打造服务、营销、创新、高效、和谐“五型机关”,让管理组织更扁平、团队作业更灵活、服务支撑更有效。我们轮训学习“强素质”,分类开展中层干部能力培训、销售队伍产能培训、专业人才素质培训,分层组织技能大赛、营销比拼、内训师选拔。
以“不息”凝聚向心力
一个企业的文化,如果具备生生不息的特质,就能像大树一样不断生长、繁衍、枝繁叶茂。我们坚守对长期主义的价值追求,专注在走稳当下的同时,为企业未来发展营造更加和谐、稳定的氛围。
我们内强意识、外塑形象,全面调动积极向上的活力因子,让文化建设的抓手更稳固、目标更明确,使员工从内心深处忠诚于企业、热爱企业,自觉自发地“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、正确而美好的事”。通过实施青年员工“星瀚成长计划”,开展关键岗位历练、重点岗位竞聘等,充实队伍长远储备,将组织的关爱直通一线。通过完善“三标”竞争机制、开展重点指标提升行动、培育选树先进典型,将荣誉激励贯通分行。通过行长信箱、建言献策、沙龙座谈,将正向能量传递给全员。通过党团活动、主题实践、文体竞技,将寓教于乐融入日常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、建设金融强国,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,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。践行“求是求实、自强不息”的企业文化,不仅需要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,加强经营发展“硬实力”建设,更离不开全员认同、全员知行,拥有正确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文化“软实力”支撑。我们将以自我提升、文化培育,更好地锻造业务竞争力、团队作战力、管理驱动力,以有效金融供给精准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,全面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