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旺季是我们抓好降本增效的关键时期,我们要通过包裹快递生产车间经济责任制试点,做好生产经验复盘,做到会算账、算清账、算好账。”
自8月份开始实施包裹快递生产车间经济责任制以来,原是滁州市分公司寄递事业部苏滁营业部负责人的陈浩接过了聘书,开始了他作为包裹快递生产车间经理人的“算账”之路。
做好“算账”的第一步就是学习。陈浩连续两个月在邮件处理中心跟班学习,学先进作交流,一环一节地掰流程、一个一个地剖要素、一点一滴地抠效益,时常到了凌晨还在琢磨。陈浩还到宿州、芜湖、合肥学习先进经验,结合滁州实际,将所学经验投入到实践中。
结合合肥蜀山场地6S管理学习经验,滁州在场地进行了全面落实,场地实现了全封闭管理,制定现场管理制度并全部上墙,对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编号,强化物品定置定位、员工着装规范等。坚持早晚两次班会制度,划分责任区域,明确区域安全责任人和6S管理责任人,实行区域月度评分和流动红旗制度。
陈浩还和团队成员一起,就业务流程工艺优化、运输管控、能耗费用压降等制作问题清单,进行销号式管控。为降低能耗费用,场地实行了分时用电,专人负责开关场地灯光、车辆充电等设施,将耗材根据业务量匹配使用。
围绕提高小件机处理效率和人工效率最大化这一问题,一方面,将三天一班次的轮班制调整为白班、晚班二班的倒班制,每日主动班结清场,杜绝邮件积压,人均处理效率由1148件/天增加到1600件/天。另一方面,新增了103个格口,通过小件机直封市区日均投递量超过30件的代投点及营业部段道。优化改造了小件机供件皮带线,原东西两条邮件输送线完全独立,每日因邮件堵塞而停机约20余次,遂打通了东西两侧供包台;落入收容格口的异常件较多,遂对格口进行增、删、改、并等调整;调整小件分拣机落格方式,将之前五圈落格改为三圈落格,开机时长每日控制在700分钟左右,并集中小件处理量、协调送件供件集包人员等,至十一月底,小件分拣机小时效率由3300件提升至8679件,峰值可达15524件。
“运输管控的关键在于节约运费成本,面对旺季期间业务量的突增,我们抗住压力充分利用好自办车辆和驾驶员,所有邮区内加班车今年全部改用自办车辆。”陈浩说道。经过测算,天长、明光、全椒等邮路由外包委办改为利用自有车辆和驾驶员复用套跑,日均节约成本约5000元。省际出口邮件合肥方向实行小车改大车,将9.6米车型改为17.5米车型,每天至少节省1000元。
一点一滴地抠效益结成了降本增效的硕果。7-11月,车间处理环节件均成本较基期下降0.004元,有效压降成本7.95万元,运输环节件均成本较基期下降0.03元,有效压降成本66.49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