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安庆市分公司墨子巷支局一角的展示柜里,一张黑白照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,一个穿着制服短发的中年人英气逼人。他叫朱源啟,1920年代在墨子巷邮局当信差,后来逐渐成长为投递班长。旁边还陈列着几个银白色印有繁体字“邮”“政”字样的领章、纽扣。这都是他女儿朱让华收集整理的。
“1951年我初中毕业后,银行、供销社、邮电都招考。我考进了邮电,父亲很高兴,说是捧上了铁饭碗。”朱让华很钦佩父亲。小时候常跟着父亲到墨子巷邮局玩,耳濡目染,既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自豪,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。“父亲一个月就穿坏一双鞋,就靠两腿跑邮路,每天背着五六十斤的邮件走四五十里路。很辛苦的。”安庆靠近长江,当年轮船邮路是主要运邮方式。转运员每天两次拉着大板车到江边码头接邮件。下雨天跳板滑很容易翻车,转运员就跳到江里捞邮件。“哪怕冬天江水冰冷,也要把邮件捞上来,邮件是一个都不能丢呀。”朱让华感慨道。
父亲勤勉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了“邮二代”朱让华。“我母亲当年很厉害的,市邮电局女干部没几个,大家都称她‘女强人’。”朱让华的儿子吴克当着笔者的面夸赞道。朱让华拿出一个小箱子,里面摆满了各类证书奖章。“这个‘人民邮电’的奖章是邮电部颁发的,全市好像就4个人有。”老人拿着奖章很是兴奋和自豪。
吴克是这个家庭的“邮三代”。1980年高中毕业后,朱让华让他参加内招,进入邮电局工作。“小时候我经常到墨子巷支局玩,很羡慕那些穿制服、戴大檐帽的叔叔阿姨。自己能天天穿着邮电标志服,自豪得不得了。母亲更是高兴,有人接班了。”吴克外貌像极了他外公,邮政的血脉在这个家庭成员身上静静流淌。“我和我爱人因邮票结缘,后来她也被我带进了邮政大家庭。”从邮电到邮政,近40年的光阴,从营业再到策划设计及营销,吴克的工作几经变动,但一直在默默奉献。2009年,安庆石化厂举办35周年厂庆。吴克开发了纪念邮册等产品,创收198万元,这业绩至今无人打破。即使明年他即将退休,但是依然能看到他的认真工作态度。吴克在业务上非常精通,近些年相继开发《安徽华茂集团成立50周年》邮票银册、《安庆一中建校100周年》个性化邮票等业务,用他的话说:“在邮政工作大半辈子了,总得留下值得回味的事情,为邮政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”
“墙上这幅画是我儿子吴超的手绘。”吴克指着墨子巷支局正面墙上一幅“传邮万里、国脉所系”的山水画说。32岁的吴超是“邮四代”,圆脸庞显得有些憨厚。2010年大学毕业后,学动漫设计的他一心想留在大城市找份工作。“我当时做了他3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,让他回来继承邮政事业。”朱让华笑道,“邮政多好呀,你看前些天我作为员工的高龄父母,市邮政工会还送来2000元生日慰问金。”“进入企业后,我才发现原来我的设计才能有用武之地。也从自己的长辈和同事身上,看到邮政在育人、在培养人,只要你想干事,是会有一方舞台的。我也能感受到这是个有幸福感的企业。”吴超刚入职那会,正赶上邮政贺卡高速发展期,针对每天繁重的设计任务,他利用自己的设计特长,大胆创新,别具一格的风格深受邮政客户喜爱,设计稿基本上是一次性定稿,有时为了更好为客户提供服务,吴超常常带着电脑,现场为客户改稿,深受客户赞誉。2016年8月份,墨子巷支局进行改造,吴超参与其中,也大显身手。“这幅画是用丙烯颜料一笔一笔画上去的,费了不少功夫。我想用山水画的意境表现邮政的山高水长,也体现墨子巷支局的历史。”吴超说。
一座城、一个网点、一家四代人与邮政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正是像他们一样的一代代邮政人的辛劳工作与传承创新,百年正青春的邮政续写着华丽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