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4年,陈文武成为枞阳邮政的一名投递员。从泥泞的土埂到高低不平的小路再到现在的“村村通”,他跑坏了40多双胶鞋,投递信件、报刊超200万份,从无差错。村民称他为“乡村雷锋”,老人把他当作亲人。自工作以来,他先后6次被县邮政评为“先进个人”,今年喜获安徽省首届“寻找最美快递员”活动第一名。
尽职尽责 用户至上
入职之初,一辆“永久”大扛,一只绿皮邮包,满载邮件,往返行驶,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。尤其雨天,黄泥巴黏住了车轮,卡在了挡泥板里面,要想继续移动,只能“车骑人”。对着哈哈大笑的老乡们,陈文武乐呵呵地喊着:“反正作业工具不能丢,邮件必须送到客户手里头。”
“死信”是每个投递员都会遇到的事情,大多时候会选择做无着退回。但只要不超时限,陈文武会坚持投递。前不久,一封来自台湾的寻亲平信,由于地址变迁无法投递,他通过派出所、村委会等多方打听,苦苦寻找一个月,终于将信件平安地交给了用户,用户却根本不知道这其中曲折。有人说他“耿”,他却说:“这是我的分内事。”
投递路上,他总是助人为乐,雪中送炭。看见小学生上学途中摔伤了腿,他便赶紧推着自行车把人放在后座架送到卫生室。孩子知道他是天天给学校送报刊的投递员,便经常在学校门口等着他,每次只为喊他一声“小哥哥”。2010年,他发现项铺镇边山村孤寡老人疏龙信生活不便,便主动长年关心帮助,坚持送菜买药。一晃八年,建立了如亲人般的情感,打造了远近闻名的“爱心邮路”。
技能过硬 业绩提升
他认为要做一名出色的投递员,做好服务,过硬的基本功必不可少。学历不高,他便加强自学。《邮政业务学习》《国内邮件处理规则》等业务书籍就在手边,时常翻看。他还经常研究报刊订阅目录,区分人群的需要,哪种刊物比较受哪些人欢迎,都记在他的心中。长期的学习、实践,使他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。2014年更是报考了安徽财经大学函授班,利用业余时间学习,成功取得本科学历。
他总是用行动向客户诠释邮政服务的真谛。2014年县文明网记者采访他时,他说:“投递报刊的时侯,你想着用户,报刊征订时用户就会想着你。”目前,他在县邮件处理中心负责政务段道的投递,涉及政府、学校、重点单位30多家,流转额50多万元,责任可想而知。每天早上7点他便准时到岗,严格按照2个频次进行投递,随着网购的增多,负荷也逐步增强,摩托车每趟基本承载40多公斤。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,他还根据客户的工作、休息时间自创了个性化投递办法,极大改善了客户用邮体验。
枞阳县诗词学会的一位老先生曾赋诗赞道:“风霜雨雪下村乡,报纸书刊投递忙。邮传联结千家谊,诚信经营万里香。且为陈郎歌一曲,绿衣使者亦风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