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寄递事业部于11月23日上午召开“双11”总结暨10月份质效分析会,会议紧紧围绕寄递翼改革以来我省邮政寄递业务经营管理效果、质效指标完成情况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现实问题,抽丝剥茧,层层解析,找出根源和解决措施。会议以问题为导向,聚焦质量效益,确保今年收好官,明年起好步。省分公司领导陈洪涛、马俊林出席会议,省寄递事业部班子其他成员、各部门、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。
聚焦客户 精准分析问题
“这些收入是哪些客户给来的?存量客户带来了多少?增量客户带来了多少?”“客户发生了哪些变化?他对我们有哪些影响?”“指标考核得分怎么来的?”……在与会同志发言时,省分公司党组书记、总经理陈洪涛不时插话询问,一问一答中务求追根溯源,更加聚焦一些持续没有提升的指标,以穿透分析法精准找出问题原因,提出应对策略。
良好的客户基数是业务发展的基础。陈洪涛要求,按照“客户基数要增加”的思路,质效分析会不仅要分析业务种类和收入数据,还要分析到每个业务的存量客户和增量客户。对优质客户需要重点分析,从数据的变化看客户的变化,从客户的变化找工作的短板,通过精准分析客户增减的原因,找出工作上的弱项,进而改变思维、改进方法,采取有效措施。面对客户投诉,细致分析客户投诉的动因,明确问题改进的措施,落实整改行动,提升客户忠诚度,降低客户流失率。
会议强调,物流和国际业务要实行专业化经营,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,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国际业务要研究国家利好政策,把握趋势和走向,找出业务发展的关键点和切入点,抓住核心,促进业务持续发展。物流专业要利用省内智能仓创品牌、育人才、聚客户,做两个环节以上的业务,形成市场竞争力。
聚焦问题 持续落实改变
陈洪涛指出,分析时把政务类业务与其他业务混在一起,容易产生假象,应该将业务种类区分开之后再进行分析。业务成本应与收入结构对比分析,如果指标不细,就会造成分析对比失真,必须有针对性,才能为经营决策明确方向。
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。会议指出,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要进行细致的、有针对性的联动分析、对比分析,掌握真实情况,为经营决策提供正确依据。同比分析要达到大改进的目的,环比分析要体现持续改进的作用。要突出对人工成本、网运成本等关键因素的管控,科学设置标杆,管深管细,把控成本底限。对异常情况重点管控,有的放矢地制定改进措施。同时要加强对竞争对手情况的掌握,尤其是竞争对手在市场中采取的新政策、新动向和新变化,对标分析找差距,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。
聚焦管理 推动质效发展
如何实现有效管理,也是与会同志关注的话题。陈洪涛强调,各级领导针对提出的问题要举一反三,明确要求,压实责任,分管同志要抓具体、抓落实、扛责任、持续抓,每个问题要在下次会上给答案、给进展。对欠费严重的单位,要加大工作力度,选择几个单位,解剖麻雀,查清原因。同时,各部门、各专业都要总结提炼出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,形成模板以供全省学习借鉴,既要“拉长板”,更要“补短板”,从而推动整体工作。
会议指出,实现质效发展,必须在观念上树立“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”的意识,工作上落实“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”的要求。管理、质量、效益是正比关系,只有一流的管理,才有一流的质量,最终才能获得一流的效益。面对目前基础管理薄弱的现状,必须从基础管理开始,从最小的单元抓起,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。省寄递事业部每位领导都要联系1至2个市,积极推行领导人员横向兼职、增加管理幅度,下沉兼职、丰富工作内容,通过管理扁平化提高管理效率。
会议最后要求大家运用穿透分析法,直达问题根源,实施靶向“治疗”。通过找准关键点,解决关键事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,积小胜为大胜,使管理水平日益提升,管理效益逐步提高。
思维的转变带来行为上的变化,方法的改进带来效果上的凸显。这次以问题为导向的质效分析会,拓宽了视野,开出了成效,既是一次让大家看到了彼岸的会议,更是一次给了大家“桥和船”的会议。整个会议始终在“精准把脉找问题、深入剖析寻根源、细化责任求解决”的浓厚氛围中进行。与会人员一致认为,只要坚持不懈做下去,眼睛向内,以思维的改变推动模式的优化,以方法的改进推动问题的解决,对标行业内最优、系统内先进,换位思考,逆向思维,坚持问题导向,管精、管深、管细、管实,就一定能做到新起点,新出发,展现新气象,取得新成效,实现安徽邮政寄递业务高质量发展。